在南通通州區東平村
蘆筍產業、對蝦養殖產業
青菜種植產業蓬勃發展
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占地3565平米得蘆筍“玻璃房新家”
采用了當前先進得物聯網技術
為蘆筍提供可靠些生長環境
蘆筍住進新家
還富了當地農戶
波光粼粼得龍游溝
綿延五公里得健身步道
地道得農家美味
走進南通東平村
打卡尋味新玩法
10月22日
“荔”
《走進鄉村看小康?蕞是橙黃橘綠時》
打卡南通市通州區東平村
解鎖鄉村振興密碼
看美麗鄉村好“豐”景
下圖
一起去東平村走走!
東社鎮東平村
位于南通市通州區東部,南枕長江,東邀黃海,氣候宜人、土壤肥沃,下轄 46 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 5449,為一個純農業得村落,耕地面積5373畝。
曾經,因為以傳統經濟作物種植為主,經濟效益低下,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成為遠近皆知得“建筑村”“空心村”。
近年來,東平村通過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集中力量發展設施蔬菜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建成高效農業設施3620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650畝,水產養殖400畝。帶動本村及周邊農戶1000多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900元以上。
2019年初,東平村正式入選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先后被評為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綠化示范村、江蘇省水美鄉村、江蘇省人居環境示范村。
從曾經得“建筑村”
到如今得特色產業全面發展
是什么帶來了增收好“錢”景?
先來聽“東平四嫂”快板夸一夸!
近幾年,東平村集中力量發展設施蔬菜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基本形成了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得產業布局,全村共有高效農業設施3620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650畝,主要包含蔬菜、蘆筍、草莓等品種,水產養殖400畝,主要是南美白對蝦180畝,大閘蟹220畝。
這幾天,正是南美白對蝦豐收得時候,瞧瞧這活蹦亂跳得大肥蝦!
由于村里是淺水養殖,螃蟹生長周期稍長一些,可以避開高峰期錯峰上市,一直能賣到春節左右。
除了蝦蟹,蘆筍也是“鎮村之寶”。蘆筍,又名龍須菜,味道鮮美,清爽可口,被西方China稱之為“十大名菜”之一,還被稱之為“蔬菜之王”,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
與傳統作物相比,蘆筍畝產2000斤,畝均收益15000元,是傳統經濟作物得近10倍!
曾是北京一家裝潢公司項目經理得姜朝暉,2011年辭職回家種植蘆筍。為了種好蘆筍,他登門拜訪北京農科院教授葉勁松,在其指導下摸索出一套種植技術,并優選出了優質高產得新品種,在華夏推廣1萬余畝,還帶領了周邊種植戶致富。
如今,東平村將蘆筍產業作為村莊得重點產業進行扶持壯大,打造蘆筍產業鏈。村內蘆筍種植產業園,總占地面積約150畝。占地3565㎡得玻璃溫室,主要從事蘆筍種子研發培育研究,項目建成后預計可輻射農戶200余戶,年產值可達700萬元,實現畝均產出10萬元,并帶動周20名勞動力就業。東平村蘆筍種植面積遠期規模可達1000余畝。
東平村,正努力計劃打造一個以蘆筍產業為龍頭,設施農業、旅游業、水產養殖業為配套得“蘆筍村”!
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現在得東平村都能實現規模經營,發展為一個良性得產業,這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密不可分。近兩年來全村共拆除民房三棚115處,平整土地4000余畝,實現了土地集中連片,讓土地盤活,規模經營變成可能。
除了增加收入,老百姓得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看看這些漂亮得新房子!當地充分保留鄉土風貌,家家戶戶門前都留有大片空地——“家門口得菜園子”,還建起了地區蕞早得村污水處理廠。一系列得改變讓村子“顏值”越來越高,成為新晉得鄉村旅游網紅打卡村。
波光粼粼得龍游溝,村里自己得健身步道,東平村著力打造東平觀光休閑農業新名片。全村現有26家電商,農家樂3家,民宿1家,在外農副產品銷售專營店16家。
在下一步得鄉村振興工作中,東平村將著力打造特色文化與特色農業并駕齊驅,集休閑、旅游、度假、養老為一體得現代化新農村,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得魅力!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
江蘇廣電融新聞中心感謝/ 胡於棋 吳迎旋 王柏文 謝豫 林昱 顏斌 羅飛
感謝 / 桃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