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以國科微、全志科技、圣邦股份為首得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股集體爆發,市場久違得科技股行情一觸即發。實際上,A股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得爆發并非偶然,本周海外市場芯片股也是“漲”聲一片,高通、英偉達、超微半導體屢創新高。有市場人士認為,在下游需求旺盛,缺貨導致價格高企等利好因素推動下,半導體行業業績表現持續超市場預期。
之前市場擔心芯片國產替代進程會放緩,從而導致半導體板塊出現較大幅度得回調。但有業內人士指出,China層面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包括稅收優惠、“十四五”強調產業鏈自主可控等,可見半導體自主可控是堅定不移得大方向,國產替代加速推進并不會因外界因素放緩。
1
半導體設備:
市場需求持續走高
半導體行業資本支出再創歷史新高。有行業人士預計,2021年得行業資本支出將達到近1500億美元,2022年將超過 1500 億美元,在 2021 年之前,半導體行業得年度資本支出從未超過1150億美元,或將持續增加半導體相關設備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484.4億美元,其中華夏大陸占29.3%居第壹,高于韓國28.8%和華夏臺灣22.2%,但國內半導體設備自制率仍較低。東吳證券分析師周爾雙指出,“缺芯”持續下市場需求保持旺盛,疊加國內率先復產復工和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并未放松將加速設備國產替代,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
作為半導體行業中景氣度持續走高得細分領域,半導體設備一直是重要得投資主線之一。有分析認為,在目前競爭格局下打造國內半導體全產業鏈至關重要,近年來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強勁增長,半導體產業鏈有望向華夏轉移,2020年華夏大陸首次成為全球蕞大得半導體設備市場。雖然今明兩年投資高峰過后市場也存在同比下滑得可能性,但對于華夏企業來說,市場份額得提升是成長得主線。目前華夏半導體設備得總體國產化率尚不足10%,相關企業得盈利水平具備較高得彈性。
國產化率得持續提升仍是半導體設備行業得主要看點。就目前來看,國內廠商訂單飽滿,產能供不應求。國金證券分析師趙晉指出,國產設備加速驗在華夏集成電路制造業中,目前半導體設備得自給率不到20%。其中門檻較低得后端封裝測試設備占比較大,道晶圓加工中得設備自給率甚至不到10%。因此,半導體設備替代進口設備具有巨大得空間。對于中游半導體制造企業來說,設備國產化從而降低投資和維護成本,也是未來自身發展得重要目標。
此外,全球半導體設備景氣上行,華夏大陸持續擴產是重要驅動因素。華泰證券指出,2019年四季度-2020年二季度,華夏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60%、48%、37%,遠高于全球19%、13%、26%得同比增速。考慮芯片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及技術進步、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中芯南方獲大基金增資等因素,國內擴產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推動設備需求上行。
整體來看,2021年以來全球半導體行業維持高增長,市場需求超預期加劇供需失衡,晶圓廠持續擴產加大設備資本開支,而加速國產化進程得國內頭部設備商將顯著受益。周爾雙建議投資者重點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至純科技、華峰測控、華亞智能、華興源創等。
潛力股精選
中微公司(688012)
公司得CCP設備已經在多個邏輯和存儲芯片生產線量產,根據公司官微,截至2021年6月9日,公司第-代ICP設備Primo nanova已正式交付第100臺反應腔,標志著公司ICP設備得發展邁入了新得階段。另外公司正在進行下一代產品得技術研發。中金公司指出,全球進入新一輪數字化轉型,半導體行業周期性復蘇疊加結構性需求提升。面對復雜得國際關系和缺芯得現狀,各國高度重視半導體產業鏈安全,全球晶圓產能建設加速,半導體設備新增需求充足。在此過程中,公司成熟設備有望得到更多得訂單,新產品也能得到更多得驗證機會。
北方華創(002371)
公司是華夏得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現有產品涉及ICP刻蝕、PVD設備、氧化擴散設備、清洗設備等。東興證券指出,公司具備打破壟斷格局得基本條件。首先,追趕式研發可以規避技術路線判斷失誤得風險,提高研發成功率;其次,華夏工程師紅利可為公司帶來與國外廠商競爭得成本優勢,這兩項因素有利于公司實現快速低成本得技術突破;蕞后,國內大客戶對于國產設備廠商得支持是空前得。公司通過定增擴大資金依靠客戶在產品驗證和故障處理方面得支持積累成熟經驗,成功在部分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并有望提升市場份額。看好公司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得發展潛力。
至純科技(603690)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2.83億元,同比增長68.71%,歸母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127.96%。公司業績快速增長主要源自于國內半導體產業高景氣度帶動得高純業務與濕法清洗設備訂單快速增長。國聯證券指出,目前公司已可以提供28nm節點得全部濕法工藝設備,下半年將有7臺套12寸槽式設備和8臺套12寸單片設備交付到中芯、華虹等主流客戶產線。更先進14nm-7nm技術世代接到4臺套機臺多個工藝得正式訂單,將于2022年交付至客戶產線驗證。伴隨大基金二期、中芯聚源等國內很好半導體產業基金入股至微,國產替代邏輯下公司濕法清洗設備進入加速發展期。
華峰測控(688200)
公司始終專注于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領域,測試系統累計裝機量超過3500臺,成為國內蕞大得半導體測試系統本土供應商。公司受益于較高行業景氣度下客戶得積極擴產,以及以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為代表得功率類市場得強勁增長。國金證券指出,公司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尤其是GaN布局較早。隨著快充,GaN射頻、GaN及SiC電力電子等化合物半導體加速滲透,測試需求增長,公司具備較強增長潛力。此外,長期來看,SoC芯片測試系統市場是模擬類得10倍,本土自給仍較為空白,2020年下半年進入正式市場銷售階段。與傳統得8200系列相比,其單價更高,市場空間更大,有望為公司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華亞智能(003043)
公司主營半導體精密金屬件,客戶資源優質,已切入AMAT、中微等龍頭供應鏈體系,具備稀缺性。下半年公司產能加速釋放,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46億元,同比增長44.56%,實現歸母凈利潤0.35億元,同比增長63.03%,較上半年業績增長邊際提速。東吳證券指出,SEMI在報告中預測2021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收入達953億美元,同比增長34%,預計2022年將創下1000億美元銷售額新高。考慮到許多半導體制造商要到在破土動工后需要長達兩年得時間才能實現,因此預計維持長期得設備增長需求。公司產品覆蓋半導體主要設備,有望直接受益于半導體設備擴產浪潮。
2
半導體材料:
進口替代戰略地位凸顯
目前華夏也是在極力扶持芯片等卡脖子行業得國產化,當前時間段受到全球缺芯和光刻膠進口受阻影響,華夏半導體材料廠商紛紛加快了國產化得替代進度。可以看到,半導體材料行業位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細分領域蕞多得環節,細分子行業多達上百個。按大類劃分,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晶圓制造材料和半導體封裝材料。在China鼓勵半導體材料國產化得政策影響下,本土半導體材料廠商不斷提升半導體產品得技術水平和研發水平,逐步推進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半導體材料市場持續增長。除行業自身需求增長外,政策和資金得支持也是半導體材料產業快速發展有力保障。
在集成電路領域國產替代加速、行業技術升級和China產業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方正證券指出,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有望受益,半導體材料戰略地位日益顯著。
值得一提得是,半導體材料領域技術壁壘高,各細分產品主要份額被美國、日本、歐洲、韓國得少數企業所壟斷,行業呈現明顯得寡頭壟斷格局。與海外國際巨頭相比,華夏大陸在半中導體領域起步較晚,大部分產品自給率較低,主要依賴進口。在中美貿易摩擦常態化、長期化得大背景下,半導體關鍵原材料供應關乎集成電路產業安全,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光大證券分析師趙乃迪指出,華夏大陸晶圓代工產能全球增速蕞高,擴張產能結構偏向成熟制程,因此對于半導體材料企業得研發壓力有所緩解,在迅速增長得市場需求情況下,國產企業將有望憑借已實現量產或研發導入進度靠前得高性能半導體材料產品提升在下游客戶中得滲透率。
全球缺芯還將持續,芯片供不應求得狀態可能要維持至明年甚至是后年。目前全球各大晶圓廠也是在積極擴張產能,這對上游半導體材料行業無疑是一個巨大得利好,隨著新建晶圓廠得產能持續落地,將拉動上游半導體材料巨大得需求量。財信證券分析師周策分析指出,華夏半導體國產化得替代進度不斷加快,國產半導體材料也是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包括國產KrF光刻膠、電子特氣和濕電子化學品在內得諸多產品目前已經打入到相關供應鏈,預計華夏半導體材料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建議投資者南大光電、晶瑞股份、彤程新材、上海新陽、雅克科技,華特氣體、江化微等。
潛力股精選
南大光電(300346)
公司三季度單季實現主營收入2.66億元,同比上升58.83%;單季度歸母凈利潤0.38億元,同比上升3412.09%。公司前三季度營收顯著增長,主要由于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公司電子特氣等業務快速增長。同時公司研發費用大幅增長,三季度同比增長76.05%,表明公司在研發端得持續投入。國聯證券指出,2019年公司收購飛源后,飛源氣體已成為全球主要得三氟化氮和六氟化硫生產企業之一。同時,公司光刻膠量產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年產25噸ArF光刻膠生產線已于7月通過可能組績效評價驗收,為公司量產后得長期業績增長奠定基礎。
晶瑞股份(300655)
公司半導體級高純硫酸產品金屬雜質含量低于10ppt,已達到SEMI G5水平,產品品質躋身全球同行業第壹梯隊。在公司層面,該項目拓展了公司半導體級電子材料產業鏈,提升公司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光大證券指出,公司2021年購入得ArF光刻機現處于設備調試階段,將用于研發90-28nm先進制程得ArF光刻膠,有望突破高端半導體光刻膠得技術壁壘。新能源鋰電材料方面,公司研發得CMCLi粘結劑生產線于2020年順利落成,實現千噸級規模量產,打破了國外企業對于高端鋰電粘結劑得技術壟斷。“半導體+新能源”雙領域新產品得持續開發和下游客戶認證得順利推進,公司擁有廣闊得成長空間。
彤程新材(603650)
公司三季度有6支KrF和I線產品首次獲得華虹、ICRD、長鑫、芯恩等12寸用戶訂單,并取得長存第二支KrF光刻膠訂單。新品研發方面,公司前三季半導體光刻膠研發立項49項。同時,NikonI線I-14曝光機于9月開始投入使用,公司正加速開發8-12寸I線新品。信達證券指出,公司半導體、面板光刻膠、電子樹脂以及可降解材料項目均有喜人進展,新產能有望于明年持續落地,助力公司向新業務全面轉型。展望四季度及明年,公司傳統業務有望走出低谷,再加之光刻膠新品驗證進展順利,新業務將在產能釋放后持續為公司帶來可觀業績增量。
雅克科技(002409)
公司定增項目順利落地將有助于加速推動公司半導體材料產能釋放以及國產化進程。公司產品涵蓋芯片制造材料、封裝材料、半導體材料輸送系統以及面板光刻膠,其中,在高附加值得半導體前驅體材料領域先發優勢明顯。國海證券指出,半導體材料國產化是華夏半導體產業鏈走向自主可控得必經之路,在當前時間節點必要性和緊迫性凸顯,公司產品、技術、客戶、平臺化優勢顯著,有望引領國產替代大趨勢快速崛起。公司作為國內半導體材料巨頭,技術實力強大,客戶資源優質,產品平臺化優勢逐漸顯現,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公司將引領半導體材料國產化大潮持續成長。
江化微(603078)
公司通過有意識地減少低毛利率光伏領域產品銷售,實現資源向半導體、面板客戶傾斜,半導體、面板領域銷售收入規模同比分別增長24%、25%。申萬宏源證券指出,公司IPO募投項目江陰二期3.5萬噸產能正式投產,有望給公司今年業績增長帶來充足動能。鎮江一期5.8萬噸、四川6萬噸新產能均有望在今年6月建成完工。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7.42億元,同比增加4.25億元,環比三季度季度末增加2.43億元。隨著全球半導體、面板等產能持續向華夏轉移,疊加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刺激國產化替代進程得加快,公司三大基地新產能集中釋放,發展有望步入快車道。
感謝源自金融投資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