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
發文人 陳碧紅
相較于進出口貿易而言,國人到海外投資建設項目、做工程承包建設,競爭似乎更為激烈,挑戰難度也更大。來自四川省商務廳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四川對外經濟合作發展穩中向好,在對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資、對外勞務合作三大主要領域中,對外承包工程表現尤其搶眼,新簽合同額52.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倍,位列全國第三。
沖進全國三甲,這是在川企業走出國門搏擊全球市場、四川外貿外經外資“三外”共同發力的結果。
民企抱團出海
在烏干達建東非“糧倉”
8月的東非,很快就將迎來下半年的雨季。最近幾日,位于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我國-烏干達農業合作產業園內,剛收割完3500畝水稻的40名當地工人,正馬不停蹄忙著整理田地,為9月份種植今年第二季水稻做準備。盡管因為疫情防控減少了工人數量,但進度一點都沒落下。
烏干達農業產業園內,工人正在插秧。
在我國成都,四川友豪恒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晉川隨時關注著烏干達產業園區內的生產情況。作為我國-烏干達農業合作產業園的實施主體,2016年四川友豪恒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政府搭臺下,牽頭仲衍種業、綠科禽業等7家四川農業民營企業抱團出海,在烏干達投資1.6億元正式啟動了中-烏農業合作產業園項目。經過5年發展,5700畝土地上已形成集雜交水稻種植示范、優良種子品種推廣、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于一體的生產格局。
烏干達農業產業園內,工人正在插秧。
“烏干達是東非五國中自然環境最適宜發展農業的國家,處五國腹地,這里相當于一個大型的糧食集散地,市場前景廣闊。”陳晉川發現,東非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差、勞動力成本低、糧食作物和禽類產品稀缺,這一切都意味著,只要產業園項目發展起來,產品銷售必定火爆。
5年下來,產業園建設形勢喜人:高粱從當地畝產不到100公斤提升到360公斤,水稻畝產從200公斤提升到500多公斤,玉米產量從不到100公斤/畝大幅提升到800公斤。
經過技術指導,烏干達高粱畝產從不到100公斤提升到360公斤。
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一記重錘,產業園銷售額和利潤截斷一半。陳晉川坦言,經過5年多的持續投入,公司承受的資金壓力巨大,要想拓展二期項目,財力精力都不夠。
“這次回國就是想尋找合作伙伴,共同攜手開拓市場。”陳晉川透露,上個月公司已和山東一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股權合作的方式,將在烏干達新上占地100畝的飼料項目。江西一家企業主動找上門尋求合作,計劃在烏干達產業園內投入1億元開展栽桑養蠶項目。
在陳晉川看來,合作如此順暢,關鍵在于一條思路打開了全新市場——在烏干達發展農業項目、占領東非市場的基礎上同步發展國際貿易,把在烏干達生產的優質農產品銷售回國。他以芝麻為例算了一筆賬:目前,芝麻在烏干達市場上的銷售價格為6000元/噸,而國內加海運費用后的銷售價格可高達1.4萬元/噸;勞動力成本,烏干達普通工人平均每月勞動報酬為300元左右,國內則是十倍以上。
國企硬實力出道
項目越大心思越細
今年6月7日,世界第一跨懸索橋——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鋼箱梁安裝工程正式啟動,橋梁主跨長度2023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橋梁;8月14日,埃及蘇伊士運河鐵路橋西岸主塔完成安裝,作為在沙漠上建造的橋梁,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跨徑最大和承載最大的雙線鐵路平轉開啟橋梁……今年上半年以來,數個世界頂級橋梁項目建設接連傳來好消息。
世界第一跨懸索橋——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
8月21日,在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辦公室里,總經理孫天東如數家珍聊起這些超級工程。作為這些項目的設計建造方、工程承包商,四川路橋目前在全球還有9個大型在建項目同步推進,在談、在跟蹤項目數十余個。
四川路橋瞄準的海外道路橋梁承建項目基本都是大型、超大型的,從項目信息獲取到最終成功中標,一般需要一兩年甚至四五年時間持續跟蹤推進。去年以來,他們通過視頻會議方式持續與外方溝通交流,關鍵時刻,甚至不惜在航班熔斷、國外局勢混亂等各種情況下趕赴當地談判。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項目就是在2021年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期,海外分公司經營團隊通過視頻方式先后與外方開展了數十次投標談判,對施工方案、施工重難點技術、價格、商務合同等各方面進行反復溝通,用六個月時間最終拿下。
“近年來,東南亞尤其是孟加拉國、尼泊爾、老撾等發展我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急速擴張,疫情后不少國家密集發標。”孫天東說,當下不是沒有市場,而是需要一雙善于挖掘市場的眼睛,面對全球競爭對手,要想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技術和品質是關鍵的敲門磚。
截至2021年,這家川企已連續三年進入全球250強國際承包商榜單。
企業體量越大,開拓海外市場的心思越縝密。把總部設立在成都的我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則將“高端營銷”作為制勝之道。
迪拜R1086道路項目。
“不同于援外項目形式,企業參與的海外化工項目,全是直接參與競爭激烈的國際招投標,真刀真槍拿回來的。”該公司董事長龍海洋說,七化建副總經理等公司高層長期扎根海外,一駐就是九年、十年。已在迪拜等國工作生活近十年的七化建副總經理易炳銀坦言,外國企業家在談判項目時,特別看重對方代表的身份,只有公司高層直接參與談判,才會被認為合作是受到重視的。“公司董事長也在俄羅斯十年之久。”
該公司成為國內少有的“當年成立公司,當年實現新簽項目,當年完成營業收入,當年產生利潤”的企業。2019年11月,七化建一舉拿下總投資120億歐元的俄羅斯波羅的海化工綜合體項目,系迄今為止我省最大境外工程項目,也是我國當年在全球最大的對外承包工程項目。
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公司托博斯克石化綜合體項目。
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公司托博斯克石化綜合體項目。
“今年7月,公司剛拿下俄羅斯的第四個大型化工項目,目前還有1個超百億歐元的項目在談。按計劃,我們已經開始布局未來3-5年的市場,因為每個項目都會經歷漫長的過程。”龍海洋透露說。
防風險
川企高質量“走出去”
外貿外經外資“三外”齊發力。來自海關和省商務廳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5019.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39.2%,前7月及7月當月進出口值均創下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規模全國第八;對外承包工程領域表現搶眼,新簽合同額52.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倍,位列全國第三。
“我們始終鼓勵有實力、有能力的企業穩妥有序地‘走出去’,鼓勵企業在海外投資、建設、營銷一體化發展,增強競爭實力。”省商務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省先后啟動實施了國際產能合作“111”工程、“一帶一路”251行動等,圍繞重點國際產能合作示范項目、境外經貿合作示范基地建設等全面推動對外經貿合作,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俄羅斯鄂木斯克煉油廠原油深度轉換項目。
今年1-7月數據釋放出強烈信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成為我省對外承包工程的主戰場。
“鼓勵企業‘走出去’,但‘防風險’同等重要,切忌盲目走出去。”該負責人表示,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對此,龍海洋感觸頗深。在其看來,不少企業失敗,主要原因在不適應國外監管方式,成本控制居高不下,施工質量無法達到業主要求,國際化思維模式難以轉換等。這些都需要做好事前的充分準備。
省商務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負責人表示,在主動給企業做好風險提示預警服務、積極搭建平臺的同時,我省已出臺了“防風險”相關保險政策。前不久,省商務廳已正式啟動2021年度對外投資合作重點項目申報,將對企業在前期工作、經營拓展和新冠疫情抗疫等方面予以支持,對境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項目保險等納入“走出去”涉外風險統保平臺進行支持。“希望借助一攬子政策和舉措,推動川企高水平‘走出去’,帶動國內裝備、技術、服務和標準嵌入國際循環,在加強海外風險評估和風控能力建設基礎上,提升企業跨國經營水平和能力。”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