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產業鏈二:機體制造、發動機及機載設備
上周來給大家系統的介紹了大飛機產業鏈的發展進程,本周給大家分享機體制造及發動機環節。
一般而言,大飛機主要由機體、動力系統(發動機)、航電系統以及機電系統組成。大飛機制造技術在加工難度、精度、質量和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都遠高于一般的機械制造技術。從整機制造的角度來看,機型設計研發有著很高的附加價值,而對于機身制造部分,國內的西飛、哈飛、沈飛民機、成飛民機等主要飛機制造企業受益于波音空客的全球供應鏈戰略,通過長期的合作和轉包生產都已經初步具備研發,設計生產機體結構部件的能力,未來有望借助C919平臺實現臺階式的躍升。
1、機體制造:中航西飛、洪都航空、中航沈飛、中航重機
上周我們提過機體結構部分的價值約占飛機總價值的30%-35%,航空工業集團下屬公司基本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工作。例如,
中航西飛是國產大飛機的主承制、總體設計單位,為C919項目機體中機身(含中央翼)、外翼翼盒(含固定前、后緣)、副翼、后緣襟翼、前緣縫翼和擾流板等6個工作包的供應商資格。
洪都航空參與C919,實現了前機身與中后機身、艙門的齊套交付。
西飛民機(中機身含一堆翼、擾流板);沈飛民機(后機身、垂尾、發動機吊掛、艙門);成飛民機(機頭)【這幾家公司以前是中航西飛的聯營公司,現已作為非核心業務剝離出去】。
另外中航沈飛、中航重機也不同程度的參與到了C919的生產制造環節。
2、動力系統:航發動力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直接影響著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和經濟性能。民用航空發動機的使用期限要求在1萬小時以上,所有使用材料的組織和性能必須保持長時間的穩定。目前世界航空的發動機市場發展成熟,市場格局相對穩定。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產業長期以軍用領域為重點,民用航空發動機進展較慢,國產大飛機發動機“長江1000A”仍在研制路上。目前國產民用機型也只能選用國外的發動機。C919采用發動機為進口美、法合作的LEAP-1C發動機,未來航發集團CJ1000可替代,。
- 機載設備:中航機電、中航電子
機載設備主要分為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兩大塊,機電系統是大飛機中最復雜和龐大的系統之一,是大飛機運行的重要保障。幾乎囊括了飛機上除發動機、航電系統以外的所有系統。
我國機電系統的發展與國外產品存在著較大差距,機電生產企業相對分散、規模較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同發動機一樣也制約我國大飛機完全國產化的技術瓶頸。但是,我們看到隨著國內民機較快發展,我國航空機電產業經過發展也取得一定進步。
航電系統是現代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飛機作戰能力的主要保障,“一代飛機,三代航電”,可以看出航電系統更新換代的速度要遠超過飛機整機系統。當前我國民機基本依賴于進口,航電系統基本也為進口品牌。以 C919 系列為代表的國產飛機產業的發展正在拉動國產航電系統的發展,客艙核心控制系統和信息系統是 C919航電系統中僅有的兩個國產研發的子系統,為航空工業集團協調多家國內企業完成, 打破了國外供應商在該領域的壟斷。
總體而言無論是發動機還是機載系統,我們差距都還很大,但是大飛機給國內公司提供了奮起直追的平臺。
下一期我們會為大家帶來有關大飛機生產鏈零部件及材料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