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德國是機械王國, 意大利的米蘭是全球時尚之都,巴西是世界足球王國。
在濟南,一個山東小伙,竟然都與他們產生了關系。 他生產的設備,賣到了德國,用于汽車生產中,賣到意大利,用于生產服裝,還賣到了巴西,用于制造足球。
他叫張玉,是個85后。
1、10萬元,借了100平米的廠房,開始“攢”激光切割機
2010年,24歲張玉辭去工作,和朋友各出了5萬元,再向朋友借了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小廠房,開始生產激光切割機。
說是生產,其實更像1990年代末科技市場攢電腦,東家買來機箱,西家買來CPU,南家買來主板,北家買來內存、驅動,組裝起來,就能花比買一臺品牌電腦少得多的錢,裝起一臺配置高得多的電腦。里面有一些技術含量,但客觀地講,實在不算高,所以,科技市場一度滿眼是攢電腦的小商家。
張玉還不是買,是“借”。10萬塊錢, 根據不夠買配件的,他是利用關系,“借”來各種配件,裝起來,賣出去后,再把錢給供應配件的廠家。
賣也是利用關系。他的第一批設備,就是通過一家外貿公司出口到了國外。
就這樣,張玉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他為什么能“借”來配件,還能賣到國外?這和他之前的工作經歷分不開。
2、從職業學校輟學,賣起激光切割設備
張玉1986年出生山東的泰安,這里因為五岳之首的泰安而聞名,他高中畢業后到濟南一家職業學院上學,專業是自動化。
不過,剛上了2年,張玉就主動中斷了學業,到濟南一家激光切割設備生產企業做起了銷售。那是2006年,張玉剛剛20歲。
當時濟南的激光切割設備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后來數量一度達到700多家,在我國激光切割設備排名前10名的出口企業中,濟南占了六七家,被稱為“光谷”。
張玉進入的時候,濟南的激光切割設備行業正高速發展。
幾年銷售做下來,張玉對激光切割設備行業和所有環節,從配件生產企業,到生產技術,再到銷售、出口等,都已諳熟。
所以,他才能“借”來配件,借來廠房,還能把“攢”起來的設備出口到國外。
其實,不僅是廠房是“借”來的,連水電費也是朋友墊付的,半年多后,賣出去的第一批設備到賬,他才還上了水電費。
正是憑借各種有脈,張玉很快將廠子做到了一定的規模,產品主要用于出口。
不過,激光切割設備行業也像我國的很多行業一樣,很快陷入了“內卷”。
張玉意識到,以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與那些已經形成巨大規模的巨頭抗衡。張玉創業后不久,濟南的激光切割設備行業已經逐漸分化,形成了幾家巨頭型的企業,如今有的已經在新三板上市,有的已經進行A股上市輔導。
另一方面,外地一些地方,出于環保方面考慮,開始對激光切割設備生產企業進行查處。這也讓張玉意識到,不能再在激光切割行業一路走到黑。
于是,2015年,他開始了轉型。
3、將設備賣到德國、意大利,給足球王國生產足球
張玉轉到了使用刀頭的機械切割上來,而且,他意識到,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用戶對智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他投入了上千萬元研究第三智能切割設備。
要想智能化,除了在機械部件本身要升級外,還需要軟件系統來支撐,為此,張玉還成立了 軟件企業。
他們把目光放在柔性切割設備上。所謂柔性切割設備,就是用來切割布 、皮革、地毯等“軟”的物質的切割機。
生產服裝的服裝廠,傳統的方式是用剪刀裁剪,但越來越多廠家有使用智能設備來裁剪布的需求。
所以,意大利米蘭的很多服裝企業,就采購了他們的設備,著名快時尚品牌ZARA在葡萄牙的工廠,生產牛仔褲時也使用他們的設備;汽車廠家在生產座椅、地板革時,也用他們的設備來裁剪皮革,因此,他們的很多切割機也賣到了德國;足球王國巴西,離不開足球,巴西一些足球廠裁剪制作足球的皮革所用的設備,也是張玉他們的。
布匹、皮革等都是傳統的材料,近年來,張玉還研發出了專門用于裁剪新材料的柔性切割機,碳纖維布、玻璃纖維布等。這些材料已經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風力發電等領域。
如風力發電設備中,大家能看到的“大扇子”,就是用上千塊玻璃纖維布制作而成,張玉他們的設備就用在了風力發電上。
這也讓張玉他們生產的設備,逐漸從原來的小型設備,“長大”成為大型設備。
如今,張玉的公司仍以出口為主,年營業收入達1億元左右,已成為北方最大的智能柔性材料切割設備生產企業,在全國也名列前幾位。
很多人認為奧鐳中的“鐳”字是激光的意思,張玉說,其實這是“ONLY”的中文發音的諧音,當時他們就想,要做就做“唯一”。
小伙子的目標不小。
#濟南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