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是一個東西?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初中畢業,我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系統下屬企業當工人,憑借筆頭的功夫,在學徒期間經常脫產做文字宣傳工作。在一次共青團團委組織的賽詩會上結識了長我兩歲的蘇姓青年,他才華橫溢,思維敏捷,談吐風趣,委實令我折服。有一天團委開會結束會后他跟我聊天,他突然冒出一句:“你不是東西。”我立馬一愣,“你不是東西。”這句話是罵人的話呀,聊得好好的,我又沒有得罪你,你怎么翻臉比翻書還快呢。我立馬本能地回應他:“我不是東西,你是東西?你是什么東西?”他見我一臉慍色,依然和顏悅色地說:“你不是東西,我也不是東西,我們都不是東西。如果我說你是東西,你肯定不高興。我說你不是東西,你更生氣,以為我在罵你。其實人真的不是東西,這個道理說不清楚。”人不是東西是什么?我一時懵逼。但仔細一想,蘇兄的話說得沒錯。“你不是東西。”這話約定俗成的理解,往往表示發話人對受話人的輕蔑與貶低的態度,她意味著你連東西都不是,可知你的人品之差。她的反面的表達是“你是東西。”反反得正,“你是東西。”這話應該是正面的,但這話同樣是對受話人的貶低。“你是東西。”言外之意,你是東西,不是人。——人和東西不在同一個檔次類別。正說反說,都產生一樣的效果,這一對正反表達式是語言的陷阱還是語言的迷思?透過語言現象,這個問題關乎人的本性,對此筆者經四十多年的思考積累,今年整理寫作了以“人不是東西”為書名探討人是什么、何以成人的專論。與某出版人聊及此書稿時,他建議筆者修改書名。由此可想而知,他是用流俗的思維定式來解讀書名的。
人究竟是不是一個東西,哲學的表達就是:“人是什么?”首先得從搞清楚“人”和“東西”這兩個名詞的含義。“東西”是由方位詞“東”和“西”合成的名詞(但不是概念),根據權威詞典的解釋,“東西”泛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人、事、物。因為泛指,她的詞義內容是空洞的,所以,她不是一個概念,她的功能類似于代詞,不能用來描述人。因此肯定命題如“人是東西。”或“你是東西。” 違反同一律,不能成立。
否定命題“人不是東西。”在邏輯上能不能成立?由于“東西”這一謂詞是空泛的,不能揭示主詞“人”的特征,因此“人是東西。”邏輯上不能成立。而斷言“人不是東西。”則能成立。在“天、地、人、神”的思維框架里,海德格爾直言:“人不是一個東西。”(A man is not a thing.)
人不是東西,那么人是什么呢?
人是什么?自從古希臘德爾斐神諭“認識你自己”起,兩千多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迄今為止,科學界圍繞人的問題已經建立了許多的學科,諸如哲學、醫學、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等;思想界則對人的概念的闡釋各抒己見,諸如亞里士多德把人視為“政治動物”;馬基雅維利提出了“權力人”一說;拉美特利直言“人是機器”;在達爾文的眼里,人是位于自然界進化頂端的“高級動物”;愛爾維修和霍爾巴赫則認為人是以“肉體感受性”為善惡標準的自愛自利的人;亞當?斯密認為人被市場邏輯形塑而成為“經濟人”; 康德把則人看作是“理性人”;之外還有尼采的“超人”、海德格爾的“煩的人”、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的人”、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等等。前人所提出的林林總總關于人的概念僅僅揭示人的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面的屬性特征,不能給出有關人的清晰的完整的概念;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以至于人的概念越發混亂模糊。正如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所言:
在人類知識的任何其他時代中,人從未象我們現在那樣對人自身越來越充滿疑問。我們有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和一個神學的人類學,她們彼此之間都毫不通氣。因此我們不再具有任何清晰而連貫的關于人的觀念。從事研究人的各種特殊科學的不斷增長的復雜性,與其說是闡明我們關于人的概念,不如說是使這種概念更加混亂不堪。
卡西爾在引用了舍勒上述的言論后指出:
這就是近代哲學在她本身中看到的奇怪狀況。就我們關于人類本性的知識之源泉而言,以往從未有一個時代能處在這樣有利的狀況中。心理學、人種學、人類學和歷史已經積累了豐富得令人驚異并且仍在不斷增長的大量事實。我們用于觀察和實驗的技術工具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我們的分析力變得更加敏銳、更加深刻。然而,我們似乎還沒有找到一種方法來掌握和組織這種材料。與我們自己現在掌握材料的豐富性相比,從前的材料顯得非常貧乏。但是,事實的財富并不必然就是思想的財富。除非我們成功地找到了引導我們走出迷宮的指路明燈,我們就不可能對人類文化的一般特性具有真知灼見,我們就仍然會在一大堆似乎缺少一切概念的統一性的、互不相干的材料中迷失方向。
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是“事實的財富并不必然就是思想的財富”,甚至帶來思想的貧乏。與自然科學相對照,人類對自身的認識依然處在混沌狀態。如果說,20世紀的人類是在為了擺脫貧困贏得尊嚴而努力追求財富和權利的話,那么21世紀的人類應該具有覺醒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必然地要求認清自我,找回迷失的真我。找回真我的唯一途徑就要從認清人的本性開始,了悟生命的真諦,進而活出生命的精彩。
202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