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在汽車制造業中的地位,那絕對是宋江的屁股——坐的是頭把交椅!
很多人會好奇:“既然這么重要,那牛X的設備到底都長啥樣呢?”
這個問題,哪怕對于去過500多家企業,見過成千上萬臺設備的小唐老師。
也很難答得上來!
因為,設備實在太多了!
新版《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大致將設備分為: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
再往下的大類就有這么多,小類小唐老師就更沒膽量點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下:
而與汽車相關的行業,范圍就太廣了!
設備更多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從這個角度去看“牛X設備長啥樣”,也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既然大家感興趣,小唐老師還是打算“打腫臉充個胖子”。
嘗試回答下這個問題。
看LOGO
前段時間,小唐老師看到這樣一個段子:汽車工程師平凡一天。
一早上班,打開Windows系統(外國)的電腦,開始用Catia(德國)或者UG(外國)打開模型,正做著,突然收到CAE部門發來用Ansys(外國)或者Abaqus(法國)做的仿真報告,仿真結果還行,再改了改就用AutoCAD(外國)生成了圖紙。
吃了午飯,收到供貨商使用Okuma雙軸機床(日本)加工的零件,裝配使用的軸承也是NSK的(日本)。拿去用Zwick機(德國)測試了下性能,結果還不錯,曲線什么的符合標準。
下午時間已經過半,開始用Imc設備(德國)采集整車數據,發現匹配情況不是很好,然后用CANoe(德國)記錄下一些數據,以便之后用MATLAB來分析(外國)。
晚上開始整理數據和報告,幻想著產品,最終被送進滿是ABB(瑞典)及KUKA(德國)機器人的生產線。臨到半夜,用東芝(日本)打印機打印了厚厚一疊資料,準備明天開會報告。
這里面提到的設備(當然也有軟件),幾乎被國外壟斷了。
雖然咱們很多產品,做得不輸于老外。
個別的設備品牌也在奮力趕上……
比如常見的注塑和沖壓行業的,下面這兩家品牌:
(猜出的朋友歡迎留言告訴大家)
但絕大多數設備,和老外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所以,在蠻長一段時間里,“牛X的設備”大概率會長著一張“國外臉”!
如果你不了解一個行業,又想知道某家工廠設備到底好不好。
偷摸去瞄設備上的LOGO,是不是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國外字母,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一招也不見得都靈,尤其是很多國內品牌的LOGO也用外文字母,或者本身國外品牌已經被我們甩在后面的時候。
不怕,小唐老師還有辦法!
看工藝
在《外行如何裝內行》一篇中,我們聊到:
設備,是工藝的載體!
各式各樣的“工藝”,是靠設備作用到產品上的,要了解設備,你先要了解涉及到的工藝!
工藝雖然眾多,但其祖宗無非只有七個!
1954年,第10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決定采用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發光強度和物質的量7個量作為實用計量單位制的基本量,其他所有單位都可以通過這7個單位推導出來。
這七個參數,請大家熟記于心。
了解了他們,你就了解宇宙的奧秘,萬物的根本了!
實際上,我們接觸到的設備,涉及的工藝參數,比如溫度、壓力、時間、位置之類的,也都是從此而來!
好的設備,不僅能設置這些工藝,而且設備呈現出來的實際值,也和設置值相同或差異很小!
所以,可以讓設備負責人打開控制面板,看看這些參數能不能設置,實際和要求差異大不大,等幾分鐘實際值有無波動,波動大了有無報警等。
那沒有控制面板怎么辦?
相對大型的設備,如果連個控制面板都沒有,基本就和好設備無緣了!
小唐老師在此正好總結一下,從工藝的角度,設備的幾種狀態。
1. 不知道設置的是多少
上面這玩意叫開煉機,橡膠行業用得很多。
兩個大金屬輥,一直在轉動,橡膠從密煉出來后,會以”條“的形式在輥之間的縫隙經過。
而這個縫隙大小(尺寸),就是相當重要的參數了。
比較差的設備(比如上圖),縫隙就是靠黃色框中兩個類似“方向盤“的東西設定的。
基本上就是左三圈、右三圈的設定,也沒刻度啥的,具體打到哪個位置,全憑感覺!
2. 不知道實際是多少
這臺設備叫烘道。
有些零件,需要涂膠、印刷、清洗啥的,后面多半會跟著這臺東西,可以讓液體快速烘干。
所以核心工藝參數自然是溫度,差一點設備就像家里的陳年老空調。
有個遙控器來心里安慰(可設置)。
可分明已經設置到18度了呀,大半夜的還是熱的要命!
因為不知道實際溫度能達到多少!
只能心中默念:
3. 不知道啥時候出問題
這叫熱成像儀,這幾年因為疫情的關系才被大家所熟悉。
其實,在汽車玻璃制造行業多年前就有應用,隨著前擋壓制爐的普及,熱成像儀的出鏡率也高上很多!
這玩意會給設置溫度,也能檢測到人/玻璃的實際溫度,但有些低端設備,出現較大偏差時,可能會變紅,但不會報警(聲光那種),也不會(在系統中)記錄下來。
所以只能派個人一直盯著屏幕看。
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只需升級一下,加上聲光感應,看屏幕的這個人頓時就釋放了!
4. 有沒有自我調節(閉環)功能
油漆噴涂,噴槍是個非常關鍵的設備,這里面也涉及到流量、霧化,扇面等多個工藝參數。
以噴涂流量為例,這一槍我設定了流量為200,檢測出實際出來的流量為202,雖略有偏差,但還在公差范圍內。
一般的設備可能就到此為止了,但是好的設備會”閉環“!
檢測到實際出來的流量是202,比我設定的高了,會自動調整齒輪泵,讓下一槍的流量往200方向調整,這里面是沒有人參與的,完全是”自我調節“!
5. 有沒有統計功能
上面談到的工藝監控都是”即時“的。
那工廠一天生產了成百上千個零件,到底總體(產品和過程工藝)怎么樣呢?
穩不穩定呢?這時候統計功能就派上用場了。
簡單的統計功能很簡單,只統計合格/不合格數量。
高級一點則厲害了,特殊特性的SPC直接監控起來!
小唐老師見過用在線SPC監控的參數就有:擰緊扭矩,天窗玻璃調節高度,泄漏量等。
還在看嗎?
看到這是不是有點頭大了?
小唐老師還有最后一個壓箱底的沒說呢!
看人參與多少
"什么?有人參?"
"還準備給我?"
"多少無所謂,有就不錯了!"
小唐老師就知道,有朋友會斷字斷錯地方。
是看人“參與”多少!
日本企業有個Andon概念很有名,流傳最多的解釋就是:
當生產出現問題的時候,員工可以按燈停線。
其實,Andon還有個解釋是“暗燈”!
就是不需要燈的情況下都可以生產。
"燈"是給誰看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人!
那暗燈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人不參與或者參與很少!
就以上面提到的工藝設定為例。
正常情況下,生產換型(切換其他產品生產)時,工藝員總要調整下設備上工藝參數。
畢竟不同的產品,工藝要求是有差異的。
有些比較Low的設備,沒有產品工藝存儲功能,只能一個一個參數去調。
好一點的設備,選一下程序,切換到當前產品的程序,相關工藝參數也會自動調好。
小唐老師見識過更牛的,是一家做被動安全零件的企業。
裝配線很長,涉及到的設備也很多,切換產品時,只見MES系統中生產計劃一調整,一條線上所有設備的工藝參數全都跟著自動調整。
小唐老師還不放心拿著工藝卡一臺設備一臺設備去對。
結果,分毫不差!
所以,人參與越少的設備,大概率也是牛X的設備!
這一點,和自動化的理念不謀而合。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那些牛X的設備多是德國造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以上只是經驗之談,適合入門用。
如果你是浸淫某行業數十年的老法師,什么樣的設備好,心中自然有本更專業的賬。
小唐老師的這點東西只是徒增笑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