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企業的設備投資常常在總投資中占至少50%的比例。投入如此之大,設備的利用率卻普遍低于60%,進而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不如意的結果。因此設備能否充分利用,直接關系到投資效益,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無異于降低產品成本。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各行業領軍企業越來越重視生產設備的數據采集和車間聯網。
但是,多數制造企業雖然花費巨資上了非常先進的設備,但設備管理維護、人員知識結構仍停留在較低水平。
數采基本靠筆,處理基本靠人,分析基本靠猜(經驗)。可以說是買來了工業4.0的設備,卻延續著工業2.0的管理。
設備管理痛點非常普遍:
問題是很多,管理方法也毫無新意,總是安排專人或專門的部門負責,對設備利用率進行統計或者建立一個統計標準進行規范。
舉個例子:
那傳統的設備管理方法有沒有起到效果呢?
很遺憾,并沒有!
傳統的設備管理方法無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無法確保數據全部反饋上去且數據是有效,以及獲取精密準確的設備開機時間、停機時間。一旦出現停機情況,無法知曉設備在具體哪個時間段停機,停機時間多久。返修記錄因為沒有人檢查,所以往往企業里設備維護人員修好了就完成了工作,再也不做記錄工作,這樣就不便于橫向展開。
企業設備管理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大部分工廠,特別是離散制造業,都是生產是老大,設備只是保障部門,只要設備還能運轉,就不會停產,這導致設備維護改善的時間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設備部也陷入四處救火、窮于應付的被動惡性循環。究其原因,是因為企業沒有從工廠端到端視角看設備停機的損失。
如下圖所示,某機床通過振動分析,可以看到10月18日振動加速度峰值觸發早期預警閾值,但是由于生產計劃問題,沒有停機維護;10月22日機床主控系統觸發故障,不得不停機過10個小時維修和更換軸承,維修后,振動恢復正常水平,但較大損失已經造成。
振動分析監測大部分機械故障(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設備管理經歷了從1.0的糾正性維護,到2.0預防性維護、3.0的可靠性維護、4.0的預測性維護四個發展歷程,是一個圍繞設備健康,從“治已病”到“防未病”的進化過程。我們需要通過新技術、新工具,分析積累的基礎數據,評估出設備的亞健康狀態,提前維護,大大減少設備維護成本。
設備管理如何更好?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企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率平均為47%,關鍵工藝的數控化率51%,關鍵設備聯網率41%。設備數據采集受制于工業現場協議眾多、原廠不開放不支持、設備數據不確權等原因,設備數采仍然是生產現場數字化推進中最大的痛點之一。
比如我國許多SMT產線,貼片機本身精度很高、節拍很快、良率也都在99%以上了,單純再靠手工調試,很難再提升了。許多工廠期望能將貼片機的數據實時數采和分析,解決自動叫料、接料問題,改善拋料問題。
許多工廠也期望將自己對設備故障的不確定性,通過IoT和AI實現預測性維護,但目前動輒數萬的數采費用,讓許多工廠望而卻步。
如何低成本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如何消除設備異常停機的次數?
如何幫助到企業防微杜漸?
鼎捷設備云 喚醒沉睡設備
鼎捷設備云為車間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而設計,通過設備任務管理、設備安燈管理、設備控制臺、設備工藝管理、設備健康管理、設備模具管理,相較于市面上的同類產品,更是擁有即插即用,低投入、短周期、易運維,預知保養、預測優化等優點,為企業打造可擴展的輕量級透明車間數字化管理平臺。
關注【鼎捷軟件服務號】獲取完整方案
「鼎捷設備云」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建構智能設備基礎,用人/機實時的動態智能協作工作方式,以達到隨時&隨地監控的智能管理;通過整合設備水晶球、設備云視界、設備點檢、設備維修等工業APP應用,提煉數據運算服務以支持產線穩定運作,以優化設備工藝能力與提升生產設備效能,賦能企業設備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過程品質管控能力,助力打造數智化工廠。